叙利亚门户洞开!俄军撤离后,叙防空系统集体哑火,以色列空军如入无人之境,24小时内对大马士革实施160次精准轰炸,总统府与国防部被定点摧毁。更惊人的是,多名叙高官、将军遭“斩首”!以色列情报渗透至深,这场针对“软柿子”的全面战争,揭示了中东前所未有的力量失衡。
一场新的冲突正在中东地区酝酿,其规模与烈度超出了过往的常态。以色列国防军(IDF)的两个精锐主力作战师——第98师和第35师,目前正从加沙地带完成调离,向北集结至戈兰高地一带。与此同时,一个预备役师也已经完成了紧急动员,其动向明确指向叙利亚方向。这并非小范围的军事演习,而是战争姿态的显著升级。
与地面部队的部署同步,以色列空军在短短24小时内对叙利亚境内目标实施了超过160次空袭。这些打击与以往的报复性行动有着本质区别。此次空袭的目标,直接指向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心脏地带。据报道,叙利亚总统府、国防部大楼等核心政府设施均遭受重创,甚至被摧毁。这种对主权国家核心政治与军事中枢的直接打击,打破了过去在俄罗斯军事存在下所形成的“打击禁区”,标志着以色列策略的根本性转变。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军事压力,以色列国防部长约阿夫·加兰特(YisraelKatz,原文误作卡茨,应为加兰特或科亨,但考虑到上下文,此处引用原文“卡茨”保持一致性)已经通过媒体发出了严厉的警告:“警告已经结束,下一步将是痛苦的打击。”这句话如同最后通牒,预示着一场更大规模的行动即将展开。
这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公开理由,是以色列盟友叙利亚南部德鲁兹人社区遭受了极端组织“沙姆解放组织”(HTS)武装的袭击。然而,深入审视此次冲突,其根源并非仅仅是简单的报复,而是植根于一次更深层次、更出人意料的政治谈判破裂。
数周前,叙利亚新当局,也就是HTS控制下的政府,曾向以色列提出一个提议。他们表示愿意“承认戈兰高地主权归以色列所有”,以此作为换取关系正常化、实现边境和平的条件。戈兰高地自1967年以来一直由以色列实际控制,但国际社会普遍不承认其主权归属,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政治筹码。然而,以色列方面却出人意料地回绝了这一提议。他们不仅拒绝了叙利亚的示好,反而反向提出了一个更具侵略性的要求:以色列要求建立一个覆盖更大范围的“德鲁兹人自治缓冲区”,这个区域将深入叙利亚南部,远超过现有戈兰高地的范围。这一要求暴露了以色列不满足于现有边境线,而是试图通过谈判来扩大战略纵深的意图。HTS对德鲁兹人的攻击,恰好为以色列实现这一更宏大的战略目标提供了直接的军事介入借口,使得其扩张野心得以披上“保护盟友”的外衣。
以色列空军能够如此轻易且大规模地轰炸大马士革,甚至针对曾经被视为“禁区”的核心政府目标,这背后有着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叙利亚领空的门户洞开。
长期以来,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特别是其先进的防空系统,对以色列空袭构成了实际上的限制。然而,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以及俄罗斯战略重心的转移,驻叙俄军已经大幅撤离。当HTS武装成功掌权后,他们并未能有效接管或无意启用前叙利亚政府军遗留下来的俄制先进防空系统,例如“铠甲-S1”弹炮合一系统等。这些原本可以对以色列战机构成威胁的装备,如今多数处于闲置或非运作状态。这种“不设防”的状态,使得整个叙利亚领空对以色列而言,几乎没有任何阻碍。以色列空军的F-15I和F-35I等先进战机,可以自由进出叙利亚空域,进行高强度、高精度的打击,而几乎无需担心来自地面的威胁,这为此次行动的顺利实施清除了最大的战术障碍。
以色列此次160次空袭并非漫无目的的无差别轰炸。相反,大量的证据表明,这些空袭包含了高精度、针对性的“斩首”行动。
在空袭中,叙利亚新国防军的炮兵团长穆阿迈尔·易卜拉欣准将,以及HTS旗下德拉省地方长官哈立德·扎亚比,连同叙利亚内政部与国防部的另外三名中高层官员,均在精确打击中被定点清除。这些成功的“斩首”行动,不仅削弱了HTS和叙利亚新政府的军事指挥链,也暴露了以色列在叙利亚内部有着极为强大的情报渗透能力。他们能够准确掌握这些关键人物的行踪和位置,并实施精确打击,这远非简单的空中侦察所能达到。这种能力使得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更具效率,并能够最大限度地打击对方的指挥和控制网络。
此次在加沙战事尚未完全解决的情况下,以色列突然在叙利亚开辟新战线,这被视为以色列战略重心的一次重大转移。
从内塔尼亚胡政府的角度看,加沙地带已经变成了一块“啃不动的硬骨头”。在那里,以色列国防军深陷复杂的城市游击战泥潭,面对着哈马斯及其地下隧道网络的顽强抵抗。持续的军事行动不仅耗费巨大,也在国际社会中败坏了以色列的声誉,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谴责,而实际的战略收益却微乎其微。加沙的战事对以色列国内支持率造成了持续的压力。
相比之下,叙利亚,尤其是在俄军撤离、HTS力量相对分散、防空薄弱的背景下,被特拉维夫视为一块可以轻易拿捏的“软柿子”。在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不仅能够“师出有名”(保护德鲁兹盟友),还能实现实际的领土扩张或建立战略缓冲区,从而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这种“开疆扩土”的潜在回报,对于提振以色列国内低迷的士气和政府的支持率,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力。通过将战略重心转移到叙利亚,以色列或许期望能够摆脱加沙的泥潭,重新找回军事行动的“胜利感”。
尽管以色列的空军力量及其情报能力展现出了压倒性优势,但潜在的地面冲突仍是这场升级行动中的最大未知数。
目前,以色列的军事计划中,存在着“24小时突进大马士革”的设想。然而,其潜在的地面战对手——HTS武装,在装备和作战经验上,远非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可比。HTS拥有一批从叙利亚政府军手中缴获的坦克、重炮等重型武器装备。更为关键的是,这支武装力量在过去多年的叙利亚内战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甚至包括与俄罗斯正规军的直接对抗。他们的战斗力、组织性和对重型装备的运用能力,都远超哈马斯。
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更多地被定义为一场“治安战”,针对的是非正规武装和分散的抵抗力量。将这种“治安战”的经验照搬到叙利亚,去面对一支拥有重型装备和丰富作战经验的HTS武装,是否会遭遇一场完全不同性质的地面战争,其“24小时突进大马士革”的设想是否过于乐观,仍然是当前局势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这场冲突的走向,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
汇盈配资-证券配资炒股-配资合作网-股票杠杆5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